近期,不少家长带着宝宝来我院儿科廖积仁专家处就诊:“医生,我家孩子嘴巴或手脚上长了疱疹!”“我家孩子发热还有皮疹”
经廖主任诊断,这些孩子是得了手足口病!!!
全年可发病 发病率高
近期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,该病发病急、传播快,易在学校、托幼机构等场所引发聚集性疫情。监测数据显示,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生,流行高峰主要为4-7月,9-10月为次高峰。
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手、足、口等部位是否出现异常症状,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。
廖积仁主任为您答疑解惑
宝宝身边,病毒无处不在
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,主要通过飞沫、口腔及密切接触传播。接触患者使用过的毛巾、玩具、餐具等物品也可导致感染。
孩子们常玩的海洋球池和摇摇车,因清洁不足易成为病毒传播的“帮凶”。廖积仁主任特别提醒,这些公共设施使用频繁、接触人多,可能残留病毒,家长应特别注意孩子的卫生防护。
3到5岁宝宝危险,但暂无重症患儿
手足口病主要高发于3至5岁儿童,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更易发展为重症,若不及时治疗,可能引起脑炎、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
廖积仁主任同时表示,绝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,重症病例其实非常少见。他指出,近期该病发病率虽较高,但并未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,这得益于家长对预防的重视和及时就医、早期诊断的措施。
初期症状:发热、起疹子
手足口病病毒侵入后,通常有3~5天潜伏期。
廖积仁主任介绍,发病初期,孩子多会发热、食欲不振。随后,口腔、手、足等部位可出现红疹或疱疹,病毒扩散后,膝、臀等处也可能出现。
流行期间,家长应每日检查孩子手心、脚心、口腔和体温。一旦出现手、足、口、臀部疱疹及发热,必须立即就诊。如果发热不退,或高烧、精神反应差等症状,必须及时住院治疗。
预防手足口病,牢记3条建议
预防手足口病,廖积仁主任建议重点关注以下措施:
1.保持良好卫生
牢记“勤洗手、吃熟食、多喝水、勤通风”,避免接触患者,不共用玩具、餐具等物品。大人也需注意卫生,例如更换尿布后应彻底洗手再接触食物或其他孩子。
2.接种疫苗
鼓励6个月至5岁儿童接种EV71灭活疫苗,可有效预防相关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,建议在1岁前完成接种。
3.避免密集场所
高发期尽量少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处,降低感染风险。
专家介绍
南华大学及株洲市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兼职教授。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专家,株洲市核心专家,株洲市第四批学术技术带头人,株洲市135卫生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。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。
学术任职: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新生儿学组委员、湖南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急救学组委员、湖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生命支持学组委员,株洲市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主任委员、株洲市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。
曾获荣誉:
获2007年度株洲市“劳动模范”称号;
获2010年株洲市“十佳医师”称号;
获2014年度“湖南省先进工作者”称号。
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。获市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两项。
专业特长:
①儿科、新生儿科危重症的救治
②儿科疑难病症的诊治
儿科介绍
一、儿科门诊服务范围:
①儿童各种常见病.多发病的诊治;
②儿童各种危重症如心力衰竭.呼吸衰竭、抽搐、昏迷、休克、中毒等的初步救治;
③儿童(包括新生儿)各阶段的生长发育监测评估与指导;
④新生儿黄疽监测、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。
二、儿科病房诊治范围:
①新生儿:≥34周的早产儿、高危儿、特发于围生期的感染、新生儿肺炎、新生儿败血症、新生儿低血糖、新生儿轻/中度窒息、新生儿高胆红血症,等。
②儿科常见病.多发病:肺炎.腹泻、高热惊厥、泌尿系统感染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、川崎病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急性肾小球肾炎等。